其實不只三年級,其他年級也適用。(幾年來的使用心得是:不同年級的學生寫出來居然差不多XD)這裡是配合翰林三年級第一單元的課程,主軸是「學習如何學習」,其中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如何「劃重點」。
這裡把劃重點的關鍵放在「是否與標題相符」,可以帶學生反覆練習「問答式的檢驗方法」,例如設計一個問題來問自己(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誰?這篇文章發生在什麼地方?發生了什麼事?),然後檢驗答案會不會很突兀?(以課本P.6為例,如果問題是小標題的「學習內容有什麼改變?」劃的重點卻是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」,那就搭不起來了)
這裡第一個頁面,用「大雅鄉小麥熟,鳥兒啄食農民氣炸」的新聞來帶學生劃重點。(這篇新聞很有意思,是後半段的「小麥草富含維他命AC及礦物質」很多學生都會劃線,因為看起來像重點,但這與標題並沒有直接關係)
使用方式詳見後面的另一份說明。
這是第二個頁面,簡單地說就是第一頁面的空白版。我通常都會把兩份印成B4一張,分左右頁,左邊的練習完後,就在右邊自己貼的新聞上練習剛學到的技巧。(所以不會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的新聞都不一樣)
檔案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eGJDYVA3c1BEd28/edit?usp=sharing
最後附上前年寫給其他老師參考的步驟流程:
一、教學方法與建議:(這裡都只是建議,可依照各班情況簡化或有不同聚焦)
1. 關於「練習做摘要」的流程
(1).先上學生回去剪報紙上的「一份」資料,可設定一個主題,例如「臺中」(只要是臺中的新聞就都可以)。但必須先說明剪下的資料上一定要記錄「從哪份報紙剪的」(如果學生狀況不錯可以請他們再多記錄哪個版面)、「幾月幾日」、「作者」。
(2).使用兩節課時間,建議可搭配「教學提示機」或WebCam,把學生寫的東西投影出來討論。
(3).先找到一篇新聞,帶學生先念一次「標題」,因為標題代表著這篇文章的焦點是什麼。(但須挑一下新聞,因為現在很多新聞的水準很差,常發生標題與內文不合的情況)接著帶學生逐句檢視,標準是「如果這句子刪掉之後,會不會讓這篇新聞變得看不懂」,並時時和標題做比對。如果刪掉對新聞無影響,就用色塊標示,最後邊看邊念,看剩下的句子足不足以說明「標題想表達的事」,如果不行就把某些刪除的內容再恢復;如果還是有贅句就再刪。(這裡建議用電腦來處理會變得比較方便)
(4).帶學生檢視學習單上的文章。可以依照教學時間分兩到三次進行,以下以三次為例:
a.第一次先給學生很短的時間(例如3分鐘),讓他們快速瀏覽並用鉛筆畫出重點。通常很多學生會亂畫,比方全畫或跳著隨便畫。然後抽出1~3位學生(假抽籤真點名),把他們畫的重點投影出來跟全班一起討論,請大家看一下他哪裡可以再畫,哪裡可以刪掉,也可以刁難讓他自己解釋為什麼要這麼畫線。
b.第二次給學生稍微長一點的時間(例如5分鐘),讓他們用鉛筆再畫一次線,並再多加一個工作:「把文章中看不懂的詞圈起來」,接著用同樣的方法跟學生討論。至於不懂的詞可以讓學生回去查辭典以節省時間。
c.第三次除了給學生更長的時間慢慢畫之外,再讓學生把人物、時間、地點等資訊寫出來,至此有進入狀況的學生應該畫重點都還ok了,如果第三次還在狀況外的,那麼就算畫十次大概也還是差不多……
d.接著讓學生把找到的剪報貼在學習單右側的空白處,然後回去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那份自己找來的剪報,到這裡應該已經可以當成回家作業了。
(5).以「大雅鄉小麥熟,鳥兒啄食農民氣炸」的文章為例,內文中最相關的主要是第一段。其他後面會提到小麥的耕作面積、小麥草的營養含量那些其實都與標題無關而並非重點,但卻是學生很容易選擇去畫線的地方,這點也是選擇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。
(6).評分時的標準可以寬鬆一點,以上課提過「不該畫線」的地方來做扣分,因為學生不可能在短短兩節課或一次教學活動就熟悉畫線的方法,但日後一直到四年級期間,只要有找資料或閱讀文章的機會就帶學生簡單操作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