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搜秀資源網

*給手機版夥伴的網路硬碟(公用版)連結:http://gg.gg/12l7tr

*完整故事詳見:http://goo.gl/PetKT

這是一個為解決教學時欠缺簡略地圖、鄉土照片而建置的開放版權教學圖庫。並希望以此為起點,邀請各縣市夥伴一起來建構出無須擔憂「教學資源不足」、「版權問題」的教學資源庫。

本站圖庫內所有照片與地圖均由本人所拍攝、繪製,所有圖片均以創用CC方式供各地教師自由使用。

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

*抓取圖片時請不要按右鍵下載,會抓到縮圖,請使用選單裡的「下載」,才能抓到原尺寸大小的圖片

由於圖片量較多,雖儘可能篩選以避免肖像權問題,但仍可能有遺漏之處,若有拍攝內容不當或侵權問題,煩請與我聯繫,一定會儘速移除。本站非營利網站或公家機構,設立之目的僅在義務性提供各地教師教學所用,也請多多包涵。

請點選右方或下方搜秀資源網圖案進入圖庫。(重新整理中,但可在網路上搜尋到舊圖)

點我進入資源圖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★以下為網誌文章

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用左手記臺灣地形

其實是修改版,因為以前用的是照片,這次改成手繪圖比較方便影印,其他還有一些覺得會比較好「比」位置的微調。

※經高手指正後,再修改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的位置。

補充_用左手記臺灣地形3_01

檔案(彩版)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dnhDWXBSbVVyTVE/edit?usp=sharing

(黑白列印版)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WmFIcmlNYmVFblE/edit?usp=sharing

經驗上感覺不是那麼好記,但反正就是每次上課唸一次,久了就熟了。本想說如果配上歌曲應該更適合,但最近好多狀況,有點累……(心理上)

學習單102103_4_5蒐集資料的方法

這份學習單也是「實作」的紀錄,裡頭包括「網路資料」、「查百科全書」和「調查」。在課本上只是幾句話,但這樣是不夠的,所以需要帶學生實際做一次。

特別要說這裡強調的是「形式」,而不是內容。

學習單102103_4_5蒐集資料的方法_01

檔案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Y01RZUpPQ1FlM2c/edit?usp=sharing

原本的規劃就是B4大小的紙。

特別要說這裡的「百科全書」題目是針對《中華兒童百科全書》設計的,因為《中華兒童百科全書》有13+1(索引)本,所以2-3個人一組的話可以13組,這裡的題目剛好一冊一個,這樣就不會搶成一團了。

*當時給其他老師的說明:

1. 於「蒐集資料的方法」教學流程:

(1).學習單分成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查網路資料。

a.建議可以在上課時操作一次,以臺中(或其他主題),查到資料後把資料copy下來,貼到word上,這樣可以確保印下來的資料可以限制在A4紙的範圍內。

b.請學生一定要註明「來源出處」(寫出網址與網站名稱)、「作者」(如果沒有,只要有網址就可以)、「查詢的時間」(最好可以標明日期和幾點,因為網站內容可能會更動,所以註明查詢時間是很重要的)。

c.請特別強調不要印很多資料(可以強調資料超過A4大小就扣分),重點放在格式(註明資料來源)是否正確。

(2).第二部分是百科全書。

a.建議帶學生去圖書館查,老師可以上課先花10-20分鐘先示範一下,然後再帶學生去查,或者讓每一組決定一個題目去比賽誰查得快。建議同組內每個人可以查不同的題目,這樣才可以看出誰在混,但如果時間來不及,也可以一組一個圖題目。

B學生一定會查到很多字,這時候可以請學生挑重點段落摘要寫下來,如果不想動腦的人就請他直接抄了。.

(3).第三部分調查。

a.上課可以示範一個題目,例如「三年二班的同學喜歡什麼顏色」,然後讓學生選擇用「抽查」或「普查」兩種方法,統計出結果。

b.讓學生利用下課時間去做統計,可以找走廊上經過的人,也可以到馬路旁統計中清路經過的車子那種最多。

 

每次上三年級都會做這個,然後把很重的百科全書搬去orz (雖然這時代很少用到書本的百科全書了,但檢索的方法還是值得學)

今天值得一提的是用ipad mini來教。(之前都是用教學提示機,或是模擬實物投影機的各種東西)

簡單地說就用airplay的鏡像功能模擬實物投影機,跟以前其實差不多,不同的是可以隨意走動這點還滿有意思(尤其教之前做摘要的那張學習單),只是手持還是容易晃動(所以要拍下來討論),還有就是有時會不順 orz

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

三年級-學習單102101、2練習做摘要

其實不只三年級,其他年級也適用。(幾年來的使用心得是:不同年級的學生寫出來居然差不多XD)這裡是配合翰林三年級第一單元的課程,主軸是「學習如何學習」,其中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如何「劃重點」。

這裡把劃重點的關鍵放在「是否與標題相符」,可以帶學生反覆練習「問答式的檢驗方法」,例如設計一個問題來問自己(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誰?這篇文章發生在什麼地方?發生了什麼事?),然後檢驗答案會不會很突兀?(以課本P.6為例,如果問題是小標題的「學習內容有什麼改變?」劃的重點卻是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」,那就搭不起來了)

學習單102101_2練習做摘要_01

這裡第一個頁面,用「大雅鄉小麥熟,鳥兒啄食農民氣炸」的新聞來帶學生劃重點。(這篇新聞很有意思,是後半段的「小麥草富含維他命AC及礦物質」很多學生都會劃線,因為看起來像重點,但這與標題並沒有直接關係)

使用方式詳見後面的另一份說明。

學習單102101_2練習做摘要_02

這是第二個頁面,簡單地說就是第一頁面的空白版。我通常都會把兩份印成B4一張,分左右頁,左邊的練習完後,就在右邊自己貼的新聞上練習剛學到的技巧。(所以不會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的新聞都不一樣)

檔案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eGJDYVA3c1BEd28/edit?usp=sharing

 

最後附上前年寫給其他老師參考的步驟流程:

一、教學方法與建議:(這裡都只是建議,可依照各班情況簡化或有不同聚焦)

1. 關於「練習做摘要」的流程

(1).先上學生回去剪報紙上的「一份」資料,可設定一個主題,例如「臺中」(只要是臺中的新聞就都可以)。但必須先說明剪下的資料上一定要記錄「從哪份報紙剪的」(如果學生狀況不錯可以請他們再多記錄哪個版面)、「幾月幾日」、「作者」。

(2).使用兩節課時間,建議可搭配「教學提示機」或WebCam,把學生寫的東西投影出來討論。

(3).先找到一篇新聞,帶學生先念一次「標題」,因為標題代表著這篇文章的焦點是什麼。(但須挑一下新聞,因為現在很多新聞的水準很差,常發生標題與內文不合的情況)接著帶學生逐句檢視,標準是「如果這句子刪掉之後,會不會讓這篇新聞變得看不懂」,並時時和標題做比對。如果刪掉對新聞無影響,就用色塊標示,最後邊看邊念,看剩下的句子足不足以說明「標題想表達的事」,如果不行就把某些刪除的內容再恢復;如果還是有贅句就再刪。(這裡建議用電腦來處理會變得比較方便)

(4).帶學生檢視學習單上的文章。可以依照教學時間分兩到三次進行,以下以三次為例:

a.第一次先給學生很短的時間(例如3分鐘),讓他們快速瀏覽並用鉛筆畫出重點。通常很多學生會亂畫,比方全畫或跳著隨便畫。然後抽出1~3位學生(假抽籤真點名),把他們畫的重點投影出來跟全班一起討論,請大家看一下他哪裡可以再畫,哪裡可以刪掉,也可以刁難讓他自己解釋為什麼要這麼畫線。

b.第二次給學生稍微長一點的時間(例如5分鐘),讓他們用鉛筆再畫一次線,並再多加一個工作:「把文章中看不懂的詞圈起來」,接著用同樣的方法跟學生討論。至於不懂的詞可以讓學生回去查辭典以節省時間。

c.第三次除了給學生更長的時間慢慢畫之外,再讓學生把人物、時間、地點等資訊寫出來,至此有進入狀況的學生應該畫重點都還ok了,如果第三次還在狀況外的,那麼就算畫十次大概也還是差不多……

d.接著讓學生把找到的剪報貼在學習單右側的空白處,然後回去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那份自己找來的剪報,到這裡應該已經可以當成回家作業了。

(5).以「大雅鄉小麥熟,鳥兒啄食農民氣炸」的文章為例,內文中最相關的主要是第一段。其他後面會提到小麥的耕作面積、小麥草的營養含量那些其實都與標題無關而並非重點,但卻是學生很容易選擇去畫線的地方,這點也是選擇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。

(6).評分時的標準可以寬鬆一點,以上課提過「不該畫線」的地方來做扣分,因為學生不可能在短短兩節課或一次教學活動就熟悉畫線的方法,但日後一直到四年級期間,只要有找資料或閱讀文章的機會就帶學生簡單操作一次。

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

指比教學-記憶臺灣鄰近海洋、國家

原設計者是林榮梓老師!這裡稍微把它改編,並做成圖解,建議可以從海洋開始按照順序玩,上禮拜在五年級六個班做這個活動,近170個小朋友都在十分鐘之內就都熟記了!

註:沒有列出手勢的地方,直接比就可以了。(設計久了也會發現不用每個都要找東西聯想,會太繁複)

指比教學_臺灣鄰近國家海洋_01

另有一個方便列印的黑白版:

指比教學_臺灣鄰近國家海洋_黑白_01

檔案:

彩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YlBYMUlBQXIxLUk/edit?usp=sharing

黑白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SE1CQmxvQ1ZCNTQ/edit?usp=sharing

臺灣鄰近海洋或國家地區

很久以前就想畫了,趁著最近想做一份說明給同學年的老師所以就畫了,雖然不是很精準,但五年級應該夠用。

臺灣鄰近_海陸

相簿位置:

手繪地圖_臺灣鄰近

各種套圖:(有的有字有的沒字,有的黑白有的彩色,請自己尋找適用的)

 

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

世界地圖之歌

這個想很久一直搞不定,可是要上課了,所以勉強先硬凹弄出來。目前給五年級小朋友試用過,狀況似乎還不錯。

使用的方法跟臺灣行政區之歌差不多,但建議可以先把內容當成故事來說,透過情節(順序)跟諧音記憶各大洲的位置,同時用手勢搭配黑板上的世界地圖來唱,大約十幾分鐘就搞定了。

世界地圖之歌B4_01

下載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RmVkRVRCVDJGOFU/edit?usp=sharing

較遺憾的是南極洲跟五大洋放不進去,之後打算另外研發。

延伸閱讀:唱歌跳舞學社會

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

守護千年茄苳樹

在繁華的都市市區裡,竟能保留一棵樹齡千年以上的老樹!別說是在臺灣,就是在全世界來看,也都十分罕見。

DSC09251

這是位在臺中市西區後龍里的千年茄苳,樹齡1023年。

想像一下1023年是多久?如果這個數字沒錯的話,推算回去大約是西元990年,剛好是北宋太宗淳化元年。

image

http://ppt.cc/2b-W (維基百科「宋太宗」條目)

DSC09283

DSC09282

漢人在台灣的歷史不過四百年,這株茄苳樹就生活了一千年,守望著一切,並在肆無忌憚砍樹建屋、填河鋪路的人們手中留了下來。

像這樣極為罕見、難得,位於都市裡的千年老樹,大概只有笨蛋才會不把祂當寶看待吧!

DSC09314

對,這棵活了千年的老樹,有可能就要在我們這一代消失了。

原因是隔壁將要蓋一棟28層樓高的大樓,除了將會擋住老樹的日照外,施工時還會大量抽取地下水,一旦地下水源不足,老樹必將枯死。

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101四下學期社會第二次筆試複習問題練習

101四下學期社會第二次筆試複習問題練習B4_01

檔案(請按右下角的「下載」):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Q2E4NlhiZ3VuZ28/edit?usp=sharing

請搭配課本與學習單,回想上課時的內容做複習喔!(尤其是交通這個單元以補充為主,課本反而不用太在意,而且一定要看地圖概念才會清楚!)

學習單101209族群與生活

請搭配上課簡報

這部分是補充的,因為教科書內提到城鄉差異、過去與現代生活的差異,但族群的差異較簡單帶過(主要在三年級時,但當時對孩子而言較難),所以補充對臺灣常見族群的介紹,便於結合之前所學與本單元內容。學生熟悉後對五年級時的課程內容也有幫助。

學習單101209族群與生活B4_01

檔案(請按右下角的「下載」)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d19iRV9lNGRrSkE/edit?usp=sharing

建議教師在引導時,可以先搭配教科書所附的「多元文化」影片,然後用「什麼是外來文化?」「什麼不是外來文化?」(什麼是本土文化?)來帶孩子思考,引導他們覺察「外來與本土的界線十分模糊」、「現在我們以為是本土的,可能常是不同時間來到台灣的『外來文化』。」

引起動機的部分很建議搭配陳昇的「歡聚歌」,讓學生聽看看裡頭有哪幾種語言?

課程末可以帶學生唱菊花夜行軍的「他鄉日久是故鄉」,帶學生回想,就如同祖先來臺時的感受一樣,這些遠渡重洋來臺的「外籍」配偶們,時間久了也會在這裡生根,成為我們口中「本土文化」的一部份。

翰林電子書之前有一個「2-2我媽媽的家鄉—我媽媽是越南人」的影片也很適合。

 

我非常喜歡上這個主題!(總可以看到學生感動的表情)

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臺中交通之歌(大雅區版)

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1-2-7這條指標總是很難上,光要帶學生從地圖上認出各種不同的道路,就快眼花了。

所以這次也試著做了歌來唱:臺中交通之歌_01

檔案下載:https://doc-0o-5k-docs.googleusercontent.com/docs/securesc/1unb6oquf2amf72uqngano63hqultvvh/62che5g05tbrbnc5du526fu4mi2c1tgp/1367301600000/06924077086875214357/06924077086875214357/0B0WzM8VEEs4beUR3TG9oTS1LZ2c?e=download&nonce=telivjqnf5phe&user=06924077086875214357&hash=qfb558jok34p62dt1qcp2fdifbt222qn

線上網址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eUR3TG9oTS1LZ2c/edit?usp=sharing

用法如下:

1.不用刻意背,但每次上課的時候讓他們唱一次,不花太多時間,唱久了自然就熟了,可以搭卡拉ok的影片音樂。(學生:「我們要幼稚跟真人的版本比較好笑。」超high的他們orz)

2.這個版本是大雅區的,其他地區的孩子可以自己根據下列的資料修改歌詞,不能改也沒關係,至少要熟悉自己住的那一區。

3.這只是輔助,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地圖走一次。

 

 

最後再忍不住碎嘴一下……

其實1-2-7這條指標非常難達成,在我的經驗裡甚至是中年級最困難的單元,但因為教科書的限制,所以寫出來會變得不難上(很多老師會只聚焦在第八主題軸上,而忽略了1-2-7)。也因為如此,過去還是輔導員時,到校輔導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提出這方面的困擾或疑慮,後來這也變成我拿來「快速」判定對方(無論是學者還是一般老師)是否專業的標準之一。

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

臺中的交通簡報&學習單2013版

修改重畫省道74號的部分,並補充幾張照片。不知為何線道121居然漏拍…..

下載連結:http://sdrv.ms/YDv9X5

修改時覺得有很多偏差,但工程浩大(這是我做過最耗時的簡報),只好等未來比較有空再重畫,到時候省道74號應該全通了吧?一般簡單的教學應該還撐得住。

附上兩份學習單。

第一份是B4列印的地圖,主要是因為一般影印機都是黑白的,所以把四種道路拆開,讓學生一邊配著簡報上的說明,一邊實際跟著在地圖上把路線畫一次。

另一種應用方式是套成四張投影片疊在一起,但會搞很大。(以前讓學生畫過)

第二份主要是看地圖回答問題,上面的答案都可以在第一份的地圖上找到。

學習單101207家鄉的道路地圖_01學習單101207家鄉的道路地圖_02

下載檔案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TkFuTlZzRm5iZzA/edit?usp=sharing

學習單101208家鄉的交通_01

下載檔案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RE1LdHFYRkhVMkk/edit?usp=sharing

臺中交通手繪圖相簿:

手繪圖_台中地區交通圖2011合併後(含鄰近縣市)

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唱歌跳舞學社會

嚴格來講只有唱歌,因為跳舞的部分(指比教學)已經是舊梗……

話說上學期開發了不少這種東西,成效很好:

學習單101108_臺中特產之歌_01

請配這音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jgjzS9xbTA&hd=1

這事得從頭說。

之前有段時間都在玩「指比教學」,簡單地說就是利用身體歌謠來記憶臺灣史地,這成效很好,小朋友很喜歡,出去演講時老師們也都表示很實用。

指比教學裡有一個部分是「臺灣行政區之歌」:

用身體歌謠記台灣行政區2_01用身體歌謠記台灣行政區2_02

懶得看說明可以直接看影片,大概就明白我的意思了:

在開發指比教學的東西時,我感覺到有些東西如果搭配歌謠來唱的話,會遠比反覆唸誦或身體記憶來得更有效率,演示的時候也比較不會無聊。

於是後來在開發世界各大洲位置時,就一直想把這一串「故事」套進某一首兒歌裡。

image

上面這個世界各大洲的指比教學設計,我一直沒分享出來,原因是我還想不到適合的歌套進去,總覺得不是很好上手。

一邊想歌,一邊正好在上四年級的課。其實課堂裡總有一些不太好記憶的東西,我通常會搭配很多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實際例子去讓學生理解,但老實說成效總還是差那麼一點點,而學生總能把學習時「感興趣的」部分跟「學習的」部分拆開來,上課反應很好,但一問問題就什麼也搞不清楚。

「如果可以先把這些該記的東西搞定,就可以留下比較多時間去做更深入的教學。」我一直在想這件事。

其實在「指比教學」時,背後的概念也是這樣,教學裡總有一些該記的跟不用記的(那些討論教改是能力還是記憶的爭議好愚蠢,明明兩個都重要……這些大官學者們有時間在那邊高來高去,不如來做一些更實在的事),我不想在該記的東西上面花太多時間,所以希望找一些省時省力的策略,然後把時間花在更值得深入的部分。

那時正好在上「各行各業」,於是就有了這個東西:

image

說穿了也沒什麼,就是把每個單元「不太好記憶」的東西放到兒歌裡唱。不過成效相當好,因為我是在「剛開始上課」的時間點唱的,小朋友喊完起立、敬禮、坐下後,我就讓他們唱一次,同時讓他們下課的情緒平穩下來。

這每次時間不會超過一分鐘(比較長的歌可能會到三分鐘),一個禮拜三節課唱三次,根本沒花什麼時間,但成效非常好,也沒刻意讓他們背,但他們幾乎都背起來了。

既然這麼好用,我就繼續玩:

學習單101108_臺中特產之歌_01

這次還搭學習單,簡單地說就是讓他們把上課介紹的特產畫上去。(這學期很喜歡讓他們畫地圖、畫漫畫,改天在來分享「畫漫畫學社會」XD)

這首真的很好玩,尤其升降旗的時候常會聽到有人偷唱……

過程中我也不斷在試驗跟修改,比方有些音樂跟歌詞會不搭,就儘量做調整。歌曲的話我覺得兒歌最好用(想到我的第一本小說《自爆咒文搜索小組》就是這樣玩咒文的),因為流行歌會有「退流行」跟「有些人沒聽過」的問題,兒歌的話就一定沒問題。

表現時我也儘量用粗黑字體,搭配原本兒歌的「歌詞」來呈現,而不是簡譜,因為你寫上簡譜反而造成學生的困擾,直接套用原本的歌詞最快。

期間還有一些其他的歌,像是上到家鄉特色或特產時就要帶他們唱「大雅小麥之歌」--「麥仔的情,咱的愛」:

image

(上課時會故意讓他們唱成「攏(撞)到你、咱的真情」、「袜仔(襪子)的情」,小朋友會覺得好笑而更愛唱)

我要說音樂實在是很棒的媒介。

其實一開始唱的時候,學生沒什麼感覺,我也不管,反正每次上課都唱一次不花什麼時間。但唱著唱著,學生就唱出感情了,到學期末或小麥節時再唱或聽到這首歌時,很多學生還會覺得很感動!(情意目標是很難達成的呢!)

接著還有難度最高的古蹟。

我當然明白,這裡該上的是居住地方的名勝古蹟(能力指標1-2-1、2-2-2),但當時光臺中市的古蹟就有37個(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增加到38個),別說要記憶了,光是想介紹都不可能。以往我都是用小組報告、海報來解決這個問題(然後統計各班出現頻率最高的十個名勝古蹟,筆試就出這個),但有可能的話,還是希望他們可以把這37個古蹟的名稱至少整輪都熟悉過。

那麼,就來唱吧!

image

請配這個吃:

image

(youtube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x-yqGUEOys&hd=1

上課時就一邊放影片(還是卡拉ok版的真是太讚),一邊唱,唱到後來還有學生會模仿裡頭的動作,超好笑的。

但我得說這歌真是超難編的!>////<

首先要找到一首可以包進這麼多古蹟,大家又很熟悉的兒歌,實在太過困難!(歌會很長,不然就是要重複很多次)再者還有音調的問題,有些字放在某個音調時唱起來會很不順,但古蹟的名字就是那個字,你不可能去改,而且我還希望把同類型的古蹟放在一起(像是古厝的、墳墓的、車站的都儘量放在一起唱),於是在湊歌詞的時候就難上加難,現在您看到的這個版本是修正後第三次的版本。

不過效果很好,真的超好的!一直到現在下學期了,當我提到某些上學期的東西時,學生多半都還記的很清楚,甚至還會從頭開始唱!(包括指比教學的那些也是,我想他們未來的國中老師應該會很高興)

當時不只是唱歌,也有一些現成的東西:

image

右邊的不用說,是流傳已久的廿四節氣口訣。

左邊的節慶口訣,則是出自早期康軒版的國語課文,只能說這課文實在是太好用了!(我還買了一個「竹板」,敲啊敲的就開始帶學生念XD)

不然,你不覺得小孩總是在那裡聽節慶在什麼時間、有什麼習俗,了不起包個湯圓、吃個粽子或演個戲之類的(我當年很愛帶他們演戲XD),好玩歸好玩,實在還是淺了些嗎?

那麼,關於節慶時間與習俗的部分我們就用唸謠讓他們快速記起來,接著就帶他們從農民曆(跟廿四節氣)來看這些節慶習俗背後的涵意,甚至演變。(這部分的能力要比知道端午節有人跳江,還要吃粽子更有用)

DSC09983

去年大手筆敗了一堆農民曆,讓各班小孩拿著查。(要包上書套、標上座號,不然在230個小孩的摧殘下……)

DSC00750

我最喜歡上這個單元的課了(能力指標4-2-2),可惜這次時間好趕,不太夠。

 

至於學期末最後一節課,當然就帶他們把整個學期玩過的「指比教學」跟「歌謠」整個跳過、唱過一次嘍!又好玩又可以複習,還可以當作「健康與體育領域融入社會領域教學」……

(其實我希望未來可以弄成一整套「社會領域健康操」,這樣多好玩)

 

後續持續開發中,如果您有什麼idea的話,也不要吝嗇分享呢!

 

image

順便一提,我們後來用這個主題申請了一個「社群」(教育局規定每個學校都至少要弄一個),於是我就取了一個怪怪的名字……(照說本學期就要運作,可是實在太忙了還沒開始orz  預期是要來玩跨領域的「用身體歌謠學習XX」,XX可帶入國語、社會、數學、自然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