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搭配上課簡報
這部分是補充的,因為教科書內提到城鄉差異、過去與現代生活的差異,但族群的差異較簡單帶過(主要在三年級時,但當時對孩子而言較難),所以補充對臺灣常見族群的介紹,便於結合之前所學與本單元內容。學生熟悉後對五年級時的課程內容也有幫助。
檔案(請按右下角的「下載」)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d19iRV9lNGRrSkE/edit?usp=sharing
建議教師在引導時,可以先搭配教科書所附的「多元文化」影片,然後用「什麼是外來文化?」「什麼不是外來文化?」(什麼是本土文化?)來帶孩子思考,引導他們覺察「外來與本土的界線十分模糊」、「現在我們以為是本土的,可能常是不同時間來到台灣的『外來文化』。」
引起動機的部分很建議搭配陳昇的「歡聚歌」,讓學生聽看看裡頭有哪幾種語言?
課程末可以帶學生唱菊花夜行軍的「他鄉日久是故鄉」,帶學生回想,就如同祖先來臺時的感受一樣,這些遠渡重洋來臺的「外籍」配偶們,時間久了也會在這裡生根,成為我們口中「本土文化」的一部份。
翰林電子書之前有一個「2-2我媽媽的家鄉—我媽媽是越南人」的影片也很適合。
我非常喜歡上這個主題!(總可以看到學生感動的表情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