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慣例的曬考卷
這次採open book,其實看不看課本沒差,主要是想做一個宣示,因為過去五年級的課程裡,還是有很多需要記憶的;但六年級就不是了,與其去記憶那些分類、範例,更重要的是與「實際生活」的連結,因此這裡頭類推、運用實際資訊做判斷之類的能力,就必須被特別強調。
順便一提,考出來的分數偏高。問答題的部分,大多數的學生都習慣了,所以就我負責的班級試卷這部分來看,都沒有缺寫的。
檔案下載
odt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OIwVY9aTIcBIG2svXPgpt9rlQCBvN6Oz/view?usp=sharing
pdf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lnFP5pxiMSKi1a2PHgNfYyfyykLt8UmE/view?usp=sharing
word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OSf2y8Agki5l-H-Hry6g-JehAAk70g_K/view?usp=sharing
這裡還想簡單概述一下裡頭的一些想法。
首先我覺得open book的試題就是要儘量達成「不超出範圍,但課本找不到直接的答案」這樣的概念。
所以裡頭有很多題目的設計是這兩種形式:
1.運用課本裡學到的知識,針對一個現實中的情境去進行判斷。
2.將課本裡的例子與內容,與自己現實生活產生連結。
比方說這一題,就是在學生熟悉教科書裡的土地利用方式後,實際去想想以我們學校所在的地點,容易發展成什麼土地利用的方式?
其實這題非常簡單,因為只要平常稍微觀察一下周遭,就一定可以發現學校周遭的樣貌。
相似的還有選擇題:
最後一大題的需要與想要情境也是。
這裡是希望學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什麼情境下會發生「想要>需要」的情況,比方商品降價、自己忽然變得比較有錢之類的。
但很多學生誤解題意,以為是要寫如果買了這樣的東西,會有什麼結果。(會有這種誤解也可以理解,一來是許多孩子不見得會細讀上面的題目;二來是很多學生習慣某種特定的價值觀,好像只要買了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,就一定是錯誤的,會有不好的後果,相關的宣導也常是如此。但我不希望這樣,平常的教學跟先前的活動也不是這樣,我們需要的不是學生知道XX不能做,而是要思考xx這件事背後可能產生的後果,然後去做判斷,並承受後果;畢竟現實生活中,大家多得是想要但不需要的收藏品,但那一定是不好的嗎?)
特別要提的是,其實平常的學習單與教學活動,要寫的內容比這個多很多。但筆試不得不兼顧每個班級的情況,所以這是有簡易化過的。
至於第一大題的美麗灣度假村事件,當然就屬於「用課本的知識做判斷」。
不過這題只是熱身而已,滿簡單的,答案的話前兩個都可以。(有不少學生直接列了兩個)
另外想說的是還放了一些摘要法的整理,其實比較近似3-3-1(對一組事物做出階層、分類)的指標,在十二年國教後相關的能力在中年級就會被重視(現在是高年級才有這條指標),但因為也相關,所以還是擺進去了。
還想說的是,我很喜歡這題:
過去有太多問答題,都是在問學生正面、反面的理由。
學生變得很會在題目裡找正反方的意見,甚至很容易以文章末端的那個意見為主。但現實生活並不是那麼簡單,所以我故意讓反方的意見在前面,正方的意見在後面(如果不這麼做,大概學生會一面倒向環境保育這一邊,因為這是教科書與學校長期以來的價值觀),然後把結局刪掉,讓學生猜看看。
有趣的是,很多學生真的受到排列的影響,大多數都覺得度假村會繼續蓋。他們尤其在意「免費入場」的那個部分,似乎覺得這樣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
當然也有孩子覺得居民的長期抗議會發揮功效,或者政府會壓下環保團體的意見硬是要蓋之類的。
最後再附上複習用的問題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