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樣曬試卷,同時間還出了五年級。(快死了我orz 每年一定「包下有教到的該年級試卷」這習慣真的是自作孽)
下載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0B0WzM8VEEs4bamVsbU0tQW51MDg/edit?usp=sharing
我還滿喜歡這份試卷的,相較於上次因為內容必要記誦的東西太多,而使得題目比較呆板的第一次評量而言,這次算是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。(而且還控制在3頁!)
*一些想法:
1.課程裡又再度提到都市與鄉村的差異,我覺得這有點蠢,一來四年級就學過,二來就是課本沒列學生也知道。不如讓他們來實際判斷一下,居住地到底屬於鄉村還是都市。我覺得很微妙的一點在於:大雅本身同時擁有課本提到的都市、鄉村兩者特徵(其實很多地方都有,根本不可能用二分法來區別),所以重點在於去覺察到這些特徵,然後權衡兩者做出判斷,當然,也有不少人寫「介於都市和鄉村之間」。
2.同上,課本提到都市與鄉村之間的合作。我想與其拿來考選擇,不如直接下一個情境:倘若臺北市被封住,會發生什麼事?這時候就會發現到,其實都市非常依賴鄉村,因為娛樂那些沒了不會怎樣,糧食沒了肯定會死。(這裡其實也想呼應上課時提到的糧食自給率問題)
3.禁行燃油機車這點最近引起不小風波,但就像很多事件一樣,該討論的事情常因為媒體的誤導,或者政治上的操作而被模糊了。這部分其實上課有稍微呈現一下這個事件(要申明一下:同樣的新聞跟素材我一定會在學校內部空間排好資料夾做分享!有學習單或複習單也一定印給每一班,絕不會有所教班級寫題目比較有優勢的情況發生!)這個議題剛好跟課程的交通、環保相關。
4.第五大題比我預期的要難,不過與其說學生不熟悉交通工具的特性,不如說當中有不少人缺乏常識。比方認為鄭成功時代會騎腳踏車運鹽的,或者覺得郁永河可以騎腳踏車採硫磺的(到底在想什麼),甚至連木材都可以用腳踏車運送下來!(是有多愛腳踏車……)至於臺灣總督搭乘牛車渡海回日本的這點就不提了……(你以為是八仙過海嗎orz)
5.我很喜歡最後的問答題,如果時光重演,我們仍會以經濟為重嗎?如果台灣當時沒捨棄環境,會有現在的經濟規模嗎?而我們捨棄了那些,值得嗎?這裡當然沒有標準答案,事實上學生寫出來的答案大概一半一半。
雖然不可能穿梭時間回到過去,但其實我們正站在「未來的過去」這個點上,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未來。這也是一直希望在課堂上讓孩子感受到的事,不要覺得課本上跟新聞上的這些東西與自己無關,其實最有關的就是他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