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很老師談過後,覺得應該寫一下設計背後的想法。(我以前的習慣都是丟了資源就跑XD)
這幾張(接下來還有人口密度、人口增減、老年與幼年人口比例)學習單設計背後的思考,與該單元1-2-5的能力指標有關。這是偏重技能的一條指標,也就是要學生「查」出家鄉的人口,並說出背後代表的意義。(很重要的一點是:要學生自己「查」家鄉的人口,而不是讓學生「瞭解」家鄉的人口)
也因為這樣,所以每次上到這裡,都會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查詢家鄉人口。(早期還有教他們如何打電話去戶政事務所,機構裡的公務員們辛苦了……)
不過,要帶學生觀察這些人口代表的意義,還是要靠圖,所以除了自己畫的,也讓學生試著去畫出圖來,再來做觀察與思考。(另一個用意是:長期以來都會讓學生一直操作或接觸一些東西,例如地圖就是其一,而不把這些當成單次的教學活動,這樣才可以培養出某些「素養」。)
您可以發現到,我讓學生查大雅的人口,而臺中市的人口則直接列上去讓他們畫圖作分析,是因為大雅區只有15個里,查起來不會太複雜與花時間;臺中市則有29區,在查詢上花的時間太多了。我覺得查詢的技能並不難,不需要操練那麼多次,還是把時間放在其他地方。
當然衍生出的另一個問題是:不住在大雅的孩子呢?我原本曾想設計九個版本的學習單讓他們查(去年為了出九個版本的考卷,所以行政區圖都好了,隨時可以套用),但也是遇到一樣的問題:有些區分了太多的里(比方北屯區),我覺得沒必要讓孩子查到那麼多,太繁雜,所以還是讓他們以大雅為主,頂多補查一下自己住的那個里就好,可以做個比對。
如果其他老師有類似的困擾,我會建議您比較一下縣市和鄉鎮市區的情況,比方如果是有42的里的北屯區,那……查臺中市的29區就好(北屯區的資料就直接呈現給孩子吧),要是覺得兩種都太多,那就查學區跟鄰近的幾個里就好(或者學校所在地與鄰近的鄉鎮市區),但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查過。
檔案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0WzM8VEEs4bSHhnUEo3LVJYcjg
檔案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0WzM8VEEs4bWXlEV0x0R0pVcl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