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我是不願意這麼做的,並非我不贊成評鑑(認識我的話就知道我一直贊成實行教師專業評鑑),而是覺得在「資源網」放這些東西(配合評鑑要擺放的個人檔案),是一種對資源網的「污染」。
我覺得資源網就是資源網,所以一直以來的態度也都是「丟了就跑」,我不會在這裡寫一堆理念什麼的,頂多放檔案時抱怨個兩、三句罷了。或者說十年前的我很喜歡寫很多理念、分析之類的,但現在的我比較專注在「怎麼做」、「怎麼解決問題」。
這也是建置搜秀資源網的初衷之一,當年跑學校時,常聽到現場老師有很多教學上的難處,但我們名為「服務」(最早是到校訪視,然後是到校服務,後來改成比較中性的到校輔導),實際上卻常只能在現場講一些五四三的東西,比方你可以去哪裡找什麼資源、XX教育大學在推什麼教學法之類的,但卻很少講很明確的東西。
很多時候老師就只是「我欠缺這個東西」、「我想知道這個怎麼教」,既然如此,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「告訴你可以這麼教(甚至教給你看)」、「給你這些資源」。
這種改變很有趣,我記得十年前我上台演講時,會夾雜一堆理念什麼的(比方很多人演講時愛放的感動心靈小故事什麼的);但現在我演講時完全只講「怎麼做」,其他很少廢話,連自我介紹都懶了。(我是誰或我有什麼頭銜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說了什麼)
回到評鑑這件事。
雖然這兩、三年離開輔導團(不過接下來會回去幫忙,人手不足唉),但以前也曾經營過輔導團的網站。當時我是用資源網的想法來經營這些網站的,我只放現場老師需要的東西,比方像是地圖、相簿、資源連結,當然也會放團員資料,但那是為了讓現場老師有困難時,可以透過這個資料做諮詢。至於那些會議紀錄、行事曆、成果照片什麼碗糕的,我根本不覺得會有老師想看這種東西,所以根本不想放。
但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,這些成果照片跟記錄一向是「評鑑」時最重要的東西。這代表什麼呢?代表如果今天我們以「評鑑」的標準來看,一個以教學資源為主的網站一定低分;但如果以「使用」的標準來看,這個網站卻會是高分。
甚至為了因應上級的需求,我需要把網站依據這些規準,劃分出非常多的類別。(好方便檢視我們有沒有做、資料有沒有齊全)但你我都知道,一個網站如果分類的數量與分層很多,對使用者就只有「難用」兩字。
所以我拋棄公家的東西,弄了這個私人的資源網,私人的好處就是我想幹嘛就幹嘛,既然一切都隨我意,那我就在圖庫之外,順便丟一些教學上的東西,像是學生在家裡也可以列印的學習單、教學資料,甚或者也可以找到以前的筆試卷。
這還滿愉快的,因為我根本不在乎少了什麼,也不用為任何人負責,更不用檢視效能,所以誰用了什麼資源,或者沒註名出處就拿去重製當教育局資源網的成果交(因為之前有幫審查,所以看到一堆XD),我根本不在乎,甚至還覺得愈多人用愈好,畢竟資源就是要拿來用的。
然後校務評鑑來了。
裡頭有個部分是教師教學檔案,當然,就像教育界其他的評鑑一樣,一開始大家都說沒有格式,實際是什麼就是什麼,但隨著時間逼近,各種大大小小的繁複格式就會開始出現,只要有誰做了什麼,後面大家就要跟著加碼。什麼?你說這不是沒有格式嗎?這種話只有
好了,總之,就是要做教學檔案。
基本上我也沒什麼意見,畢竟我原創的教學檔案堆起來跟山一樣,我也認為這是最能呈現教學是否專業的規準。
不過就像當初公家網站的評鑑規準一樣,就算你在教學資源這件事把經驗值加到滿,大家還是會問,啊那其他的東西呢?(好比你已經打完魔王,回村子時衛兵卻說你要受完所有勇者基礎訓練才可以進去)
這代表我的教學檔案(網站)不能只有教學資源,它還要有我的自傳、學經歷、教育理念、研習進修記錄、參與社群的情況、著作什麼的……當然這些東西也不難,而且我對這些東西放在公開網站這點也不太在意,但問題就在於這裡是「資源網」,我不覺得這些東西是「資源」,它們會影響資源網的純淨度。
其實這問題也不難解決,只要我弄個配合教學評鑑格式的網站,然後把這裡的東西連結過去就ok了。甚或者用網路硬碟的方式,把東西都掛過去也不是什麼問題。
但弔詭的就在這裡,如果我平常就是用「搜秀資源網」作為我教學時的網站,那這裡就是我的真實情況,而且照說內容應該也不錯,這時候還要做一個新網站來因應評鑑,那不是很奇怪嗎?(另一個原因是嫌麻煩,這些時間可以來做對實際教學更有幫助的事……呃,當然可能只是上網或補眠XD)
所以我想了想,還是把東西丟在這裡,然後開個評鑑檔案之類的分類,再把東西一股腦地丟進去。覺得無聊的話,跳過去就好。之於日後是要封印、設密碼還是擺著不理他(像這種個資的東西擺著真的好嗎?),到時候再說吧!
反正這是我的私人網站,想幹嘛就幹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